推進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是邁步新發展階段必須認真答好的時代課題,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是推進城鄉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如何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市人大代表安宗明: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安宗明認為,兩項改革重塑了鄉村經濟和治理版圖,利州區兩項改革后,全區共有合并村 49 個、占比達58.3%,其中“五合一”1 個、“四合一”2 個、“三合一”9個,債權債務差異較大、集體資產利用率低、缺乏資金和人才、增收渠道單一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亟須在管理、路徑、制度上創新突破,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從實踐來看,目前利州區基本都是‘一村一策’制定發展方案,缺少縣域集體經濟發展統一規劃,雖然一批集體經濟強村突圍,但部分村盲目上項目、什么賺錢干什么的現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業發展布局與國土空間規劃矛盾日益凸顯?!卑沧诿髡f。
他建議,要堅持“一盤棋”推進,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打破“各自一畝三分地”的觀念,通過異地聯建、跨村經營、混合經營等方式,改變村集體經濟散小弱、單打獨斗等局面,減少重復建設,延長產業鏈、供應鏈,實現“一村一策”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
市政協委員梁超: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在梁超看來,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要堅持問題、基層、利民、發展、目標、結果“六個導向”,聚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務”,以“五個一批”為抓手,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
梁超介紹,“五個一批”即做強一批鎮村、培育一批產業、抓實一批項目、探索一批改革、打造一批示范。他認為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有序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按片區編制規劃,按規劃投資源,培育一批省級百強中心鎮,推動有條件的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
培育產業方面,可以利用鎮村地域半徑擴大優勢,加大新老鄉鎮、新老村社的產業協作,推進產業規模發展,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基地)。抓實項目方面,重點向水電路網氣等基礎設施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項目傾斜,按時序推進項目建設,開展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專項督查。選取一批重點鎮村持續開展試點示范,在場鎮建設、產業發展、群眾自治等方面探索試點,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推行閑置辦公用房改作公益用房,支持產業發展、充實國有資本等模式盤活閑置資源,探索股份合作、資源合作、資金入股等發展路徑,推進集體經濟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特色示范社區,建設一批鄉鎮(街道)社工站,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绷撼f。
市人大代表花圣卓:抓好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花圣卓表示,以片區為單元科學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是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總牽引和主抓手,有利于科學配置資源要素、構建鄉村發展體系、引領鄉村未來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他認為,要堅持“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理念,統籌當下各鄉鎮幅員面積、常住人口總量、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效益、歷史文化聯系、交通物流條件、生態協同保護、公共服務半徑等多種因素,從利于推進產業協作聯動、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基層治理現代化等長遠角度考量,確定好中心鎮(村),構建規模適度、功能錯位、帶動有力的片區發展格局。
在片區劃定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論證,結合地理區位、交通導向、基礎條件、服務半徑等,分批次統籌推進、同步啟動片區規劃工作,從而布局好產業、配置好資源,推動將鎮村規劃編制由“孤島式”變為“連片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使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成果惠及群眾。
市人大代表趙福勇:創新農村產業發展新模式
“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關鍵在于找準四個點,即聚焦優化資源配置,以片區劃分為發力點;聚焦提升發展質量,以產業發展和基礎補短為支撐點;聚焦增強服務能力,以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為落腳點;聚焦提高治理效能,以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突破點?!壁w福勇說。
他建議,有效鏈接各類資源,創新“農業+”、“生態+”、“數字+”等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特色產業品牌,穩步推進村集體經濟融合,堅持多點帶線、多線成面,實現優勢產業全產業鏈提升。加快補齊農村道路、水利設施、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短板,加速示范引領帶動,深化城鄉融合。
同時,深入實施教育提質、健康守護工程,優化便民服務、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布局,延伸公共服務半徑,著力孵化社會組織,主動承接服務民生項目,提升群眾獲得感。
在基層治理能力方面,趙福勇建議,應抓實干部能力素質大提升工程,培育打造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多面手;轉變治理理念,堅持“小網格、大治理”,分層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